English

国企脱困看’99

1999-03-07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陆彩荣 我有话说

中央决定从1998年起,用三年左右时间,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,这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。

三年脱困看今年。国企改革与脱困工作今年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,对实现三年目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。这已经为社会各界所关注,并成为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代表们关心的热门话题。

(一)

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郑斯林代表指出,去年我们遇到了亚洲金融危机和特大洪水两大前所未有的挑战,党中央、国务院审时度势,采取了一系列增加投入、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,出台了多项重大改革举措,以纺织行业为突破口,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进行了结构调整与改革重组,使企业效益下滑的势头得到遏制。

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,1998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3541亿元,比上年增长8.9%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1365亿元,比上年增长4.9%。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3331亿元,比上年增长4.1%;实现利润1473亿元,下降17.0%。工业经济效益有所下滑,综合指数比上年下降4.2。与此同时,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有所增加。

由于去年国有亏损企业扭亏效果不理想,这就给今明两年的扭亏工作增加了压力,今年国企改革及脱困面临的困难不容乐观。

郑斯林代表指出,随着两个根本转变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,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。

他详细分析了这些矛盾和问题:一是许多企业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,经营机制不活,社会负担沉重;二是随着买方市场的出现,许多产品生产能力过剩;三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趋势的发展,我国企业面临着更为严重的国际竞争压力,一些国家货币贬值使我国企业出口难度进一步增大;四是我国一些企业技术落后,创新能力弱的矛盾日益尖锐,特别是在产品品牌、营销网络方面的差距更为明显,对此,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,做好迎接挑战的充分准备。

(二)

国有企业亏损到底亏在哪里?除了机制不活、结构不合理、重复建设等原因外,企业管理薄弱是一个主要原因。

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对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的5.8万家国有工业企业追踪监测表明,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各种费用激增。

从财务报表上看,1998年1至11月份,国有亏损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增长20%,但亏损额也比上年同期增长27%。究其原因,则是产品销售费用、管理费用、财务费用大幅度增加,分别增长27%、18%和16%。监测中心分析说,如果1999年国有企业相关费用下降到1997年的水平,就可以减亏近四分之一。

在亏损行列中,铁路全行业亏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,铁路企业的脱困是全国企业脱困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北京铁路局局长李树田代表认为:“在铁路的脱困工作中,如何解决人员过多的问题是一个重大课题。北京铁路局有职工35万多人,光待业保险金一项,一年就要多付出6000多万元。不解决人员过多问题,就不可能降低管理费用。”

李树田代表介绍说:“铁道部已对全路企业领导班子立下军令状:一年亏损黄牌警告,两年亏损就地免职!完不成三年脱困任务,铁道部党组将集体辞职。可见,企业脱困已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,而成了很敏感的政治话题。要实现三年脱困的目标,关键在于能否加强企业管理,减少各种费用,切实提高经济效益。

“今年铁道部在全国铁路运输企业推行资产经营责任制,给了企业12项权力,同时,也给了企业很大的经济压力。压力就是动力,在压力面前,北京铁路局干部职工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,满怀信心地努力工作,今年实现了开门红,头两个月按日计划超收1亿多元,为完成全年资产经营责任制目标奠定了基础。今年,我们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,真正当好企业的总调度长,力争在企业改革和加强管理方面取得明显突破,在提高效益、降低亏损方面取得重大进展。”

(三)

为了实现三年脱困,国家经贸委最近提出要建立国企脱困目标责任制,并围绕责任制推出一系列配套政策,包括与金融部门一道解决重点脱困企业的资金困难问题等。

广西玉林柴油机厂党委书记刘碧清代表指出,没有责任,就没有压力。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到了攻坚阶段,国有企业要真正搞活搞好,就一定要深入进行各项改革,建立责任制,不能盈亏一个样。玉柴厂前两年效益不佳,一直在低谷中徘徊。去年,广西下大力气深入进行劳动人事制度等改革,在全厂形成了良好的改革氛围,群众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明显增强。

玉柴厂抓住机遇,推行企业内部改革。去年有1000多名合同制工人顺利中止劳动合同,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。下岗分流再就业,这是企业改革中不可避免的问题,解决得好就可以使企业轻装上阵。刘碧清代表高兴地告诉记者,通过改革,去年玉柴厂费用下降了8%,为今年发展打下了基础。今年前两个月全厂柴油机产量增加33%,销售增加69%,利润增加169%,税金增加132%,实现了开门红。她深有体会地说:“改革才是发展的真正动力。”

我们也要看到,眼下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处境困难,经济效益低下,亏损面还比较大,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。但正如郑斯林代表所说: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企业有亏有盈,有生有死是正常的,不可能所有企业都只盈不亏,但关键是要形成一种机制,企业亏损了,就能得到尽快解决。我们进行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市场竞争机制,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,让那些长期亏损,效率低下的企业退出市场,让那些具有较强生命力的企业迅速发展壮大。应该说,中央提出的三年目标是切合实际的。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,对此要树立必胜的信心。”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